开启左侧

广西是什么时候开始落后的?造成落后的因素有哪些?

[复制链接]
闻所未闻 发表于 2022-4-20 22: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ad4b31c8701a18bfcc9720f87f22c022938feb3.jpeg

本文试图回答三个重要问题:广西是什么时候开始落后的?造成落后的原因有哪些?如今面临怎样的下场?字数约5000字,阅读时长20分钟。



接《广西北部湾为什么发展不起来(上)》,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生在中越边境的两场战争,拖累了广西改革开放的进程。但是1991年中越关系实现正常化以后,广西的发展势头迅猛,打出了一个漂亮的经济翻身仗。

数据显示,广西GDP从1990年的全国排名第20位上升到1995年第15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第29位上升到1995年第18位。

彼时的广西,各项经济指标已跻身全国中等行列,经济总量排名处在建国以来的最高位。这一时期,广西是如何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呢?一个是交通基建的大投入。

社长此前在《从落后到逆袭,云南、贵州翻身仗的背后:广西学什么?》文章中分析过云贵这些年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密码就是依靠固定资产投资,尤其交通基建投资驱动。

事实上,云贵的这一玩法在上个世纪90年代广西就已玩得“炉火纯青”。1991年,广西提出了全民办交通的口号,以“一二三四五工程”(即整治一条江,新建两条铁路,新建三个飞机场,新建扩建四个港口,建设五条高等级公路)为牵引,构建大交通体系。

1995年,广西交通投入达到23亿元,与“七五”期末的1990年完成投资2.8亿元相比,投资规模翻了三番。

这期间,广西建成了几大标志性工程,一条民族大道奠定今天南宁城市中轴线,一个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桂海高速公路,一条打通东西发展轴的南梧二级公路。

80cb39dbb6fd5266763efefbbfc5bc21d507362b.jpeg
90年代南宁民族大道

除此之外,还有一批桥梁、火车站等重点项目竣工。整个90年代,广西的交通建设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是可以载入共和国史册的。

二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以桂东南的玉林地区(玉林贵港)发展最为迅猛。1991年起,广西乡镇企业发展速度连续6年保持全国第一。

到1998年末,广西乡镇企业完成营业收入3158亿元,是1990年的30.1倍,实现利税总额185.18亿元,较1990 年增长153.3%,成为全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d01373f082025aaf3494554eec30806e014f1af3.jpeg

再一个就是引进外资大幅增长。1991年,广西召开全区对外开放会议,正式确立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路线。

自此之后,广西迎来了利用外资辉煌的黄金八年(1990—1998年),引资规模由数百万美元稳步增长至8.86亿美元。

这一时期,玉林地区(玉林、贵港)、梧州、北海、钦州等地的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特别是玉林地区兴办“三资”企业数量和出口产品成交额占到全区60%以上,是当时广西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

外资驱动、乡镇企业兴起、交通基建大投入支撑起广西经济飞速发展的8年。只可惜,此后广西没能在保持力争上游的势头,反而不断走弯路,断送了大好前程。



一、身份上的迷茫。广西地处岭南地区,地理、气候与广东相似,同属岭南文化圈,又同根同源。改革开放后,广东凭借区位和政策的先发优势,经济开始领跑全国,成为各省争相学习的楷模。

1993年,广西提出“近学广东,远学山东”的口号,那时的广西,思想、行动上对标的是先进地区,有着敢闯敢拼的劲儿。

2000年,国家作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按照当时的区域划分,广西不属于西部大开发实施范围,但是广西不以为然,以边疆民族自治区自居,请求国家将广西纳入西部省区行列。

为了表示补偿,国家最终在实施西部大开发各项工作中对广西都按西部省区做出安排。

以沿海唯一省区的身份脱离华南,加入西南,让广西心里乐开了花,并且醉在其中。殊不知,这看似风光的背后却成为了广西的转折点。

一方面,广西把自己归类进了“落后”省区当中,不断向西部省区靠拢,与广东的关系渐行渐远、直至分道扬镳。另一方面,广西“自甘堕落”,丧失了闯劲和干劲,逐渐习惯于等靠要。

63d0f703918fa0eca9bd05ea294a72e43f6ddbc2.jpeg

2004年,广西又迎来国家战略垂青,南宁成为了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这让广西更加膨胀起来,试图将东盟和大西南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争当区域内龙头。

此外,每年一度的“两会一节”(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让广西习惯坐在自家门口等投资,关起门来搞发展。这种自大、封闭的思想最终让广西走向穷途末路。

2000年,广西GDP位列全国第16位,在西部12省市中排名第2位,仅次于四川省。到了2021年,广西GDP位列第19位。

以经济增速来看,广西增长倍数在西部省区中排名倒数第2。可以说,西部大开发20年,是广西失落的20年。

事实证明,广西一味地把自己硬塞进西部地区,却始终融入不进西南经济圈,“穷苦兄弟”贵州一刀——贵州撇开南宁拉直线建设与广州的高铁,云南的另一刀——打造泛亚铁路大通道跳过广西出海口构建自己的出海大通道,都打了广西狠狠一扇耳光。

今天的广西“不伦不类”,既没有沿海省区富得流油的经济,又没有内陆省份的发展速度,至今还在迷途之中。

f703738da97739127f8e4e7cebc4ad12377ae26f.jpeg

二、战略上的迷茫。对自己定位不清,就找不准方向,结果造成努力白费。从1992年广西提出的“三三二”发展战略,到1997年的“三大战略、六大突破”战略,再到2009年的“两区一带”格局和2014年“双核驱动”战略,最后到2018年的“南向、北联、东融、西合”格局。

广西这30年的发展走的是一条违背经济客观规律之路,是一条逐渐从实到虚,从重点突破到撒胡椒面式的退化之路。

d6ca7bcb0a46f21f9850b4a3e2f9406a0e33aec5.jpeg

众所周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走的是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的模式(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大开发,最后实现共同富裕)。

例如,改革开放后,福建专心发展福州、厦门、泉州这3个点,形成沿海经济带这一条线,最后再通过山海协作,辐射带动内陆发展。

广东早期也是优先发展深圳、广州这两个点,辐射带动珠三角发展,形成全省一个核心增长极,最后才反哺粤东西北。包括现在中西部省份的强省会,也都是优先发展省会这个“点”经济,再带动全省发展这个“面”。

而广西作为欠发达地区,长期执行“撒胡椒面”式的区域经济政策,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搞建设,什么都想要,最后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好。

这里要重点说说东西南北战略。金庸武侠小说里,有南帝北丐东邪西毒中神通,广西有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强首府。

0e2442a7d933c895f8842ecfc2ce58fa800200f6.jpeg

面对标兵渐行渐远,追兵越来越近的严峻形势,广西开始幻想着各门各派武功上身,练就一身绝顶神功,最后一鸣惊人。

醒醒吧,这不是武侠世界,现实没有超能力。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著有“并敌一向,千里杀将”一说,告诉后人目标要专一,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才能克敌制胜。

毛主席也说过,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要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广西兜着仅有的一丁点家底,还四面八方四处出击,注定是处处碰壁。

三、工作上的迷茫。2001年,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外向型经济如火如荼,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抓招商引资,集中精力搞好经济建设。而此时的广西却把工作重心放到了扶贫身上。1999年,广西提出了实施“兴边富民”的战略决策。

2000年,广西启动边境八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将全区工作重心从经济建设转移到扶贫攻坚上来。2003年,广西印发《东巴凤三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集中全区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展运动式扶贫。

在随后的五年时间里,广西接连掀起玉林革命老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大石山区5县(都安、大化、隆安、马山、天等)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桂西五县(乐业、凌云、西林、田林、隆林)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等。

e4dde71190ef76c664ba44e48ecbd6f0ad5167f8.jpeg

扶贫本身没有错,但这是一项长期性工作,而不是急功近利的运动式扶贫、输血式扶贫,尤其对于广西这个欠发达地区来说,加快经济发展更是首要任务。

同一时期,广东通过发展“三来一补”劳动密集型产业起家,成功转身为世界工厂。江苏大力引进外资,承接了国际资本和产业大规模转移。

福建、浙江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经济也随之迅速崛起。在中西部地区,内陆后发省份也是集中精力搞好经济,大力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发展。

江西2001年派驻招商专员到上海、广东、浙江等发达省份挂职招商,安徽合肥在2005年开展大招商,向全国各地派驻招商小分队。

反观广西,由于抓不住主次矛盾,错失招商引资的良机,与全国经济发展大势背道而驰。自身经济建设都没搞好,还“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如何扶贫?

广西瞎折腾的结果可想而知,无一例外造成返贫现象。14年后的2020年,东巴凤才集体退出国定贫困县名单,也就是说广西白搞了十几年,扶贫扶了个寂寞!

更为丢人的是,今天的广西还要中央出面,通过粤桂扶贫协作,要邻居广东出钱、出力来拉自己一把。

1998年以前,广西形成了大量外资涌入的局面。1999年后,广西民营经济与外资“大崩溃”,利用外资反复波动,十度负增长。

这期间发生了什么?1998年开始,广西拉开了全区国企改制整顿,把国企改制当成天大的事来抓,实施党政“一把手”齐抓国企改革整顿。

由于广西没有处理好改革与整顿的关系,对企业内部干预过深,导致一大批中小企业“销声匿迹”,其中以南宁、梧州尤为突出。

d439b6003af33a8798c884d6d6813b325143b5b8.jpeg

有些人可能不知道90年代,南宁还是一座有工业基础的城市,南宁市制鞋厂、手表厂、日化厂、皮鞋厂、开关厂、水暖厂、二轻工业机械厂响彻区内外,但这些企业都无一例外地在90年代末期逐渐关闭或是停产。

另一方面,区内一些国企在改制之后迅速做大做强,在关键性领域形成了垄断效应,不断挤压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

而广西彼时又没能及时出台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造成民营企业生存的土壤逐渐萎缩,市场就业量出现饱和。

64380cd7912397dd8334594e735f99bdd1a28716.jpeg

随着珠三角在2000年后逐渐成为了世界工厂,两广间马太效应形成,广西大量劳动力人口就被广东源源不断的虹吸。

新世纪之后,广西交通建设长期以来都是以扶贫为出发点,大量交通基建设施布局在边境和桂西北地区,对毗邻粤港澳的桂东南地区缺少相应的布局。

因此,当珠三角“腾笼换鸟”产业出现大规模转移时,广西都没做好任何准备,错过承接的最佳窗口时期。

f703738da977391204834b19d3c4ad12377ae20d.jpeg

进入“十三五”时期,广西开始有意识地对接珠三角地区,但由于实施撒胡椒面式的区域经济战略,造成资源分散,受力不均,承接产业转移未能产生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广西原有的铝业、糖业、冶金、石化、机械等传统工业优势不断丧失,而此时,广西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高校科研实力都没能在红利衰退时逐步跟上,新兴产业未能方兴未艾。

加上广西对营商环境建设和引进人才方面没有及时给予足够的重视,于是当经济新旧动能正在切换,广西的经济引擎便悄然熄火。



经过20年的折腾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以下“成果”。经济总量从2000年的全国第16位,下降到2021年第19位。人均GDP从2010年的全国第26位,下降为全国第29位(在全国排名倒数第3,南方省份中倒数第1)。

每十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占比从2010年(六人普)全国倒数第4位,下降至2020年(七人普)全国倒数第1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6年的1552.64亿增长到2020年的1716.94亿,五年只增长了160.7亿,增幅排名全国倒数几位。

这20年,是国家对广西不断失望的过程。200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出台时,国家希望将广西发展成沿海新一级,可惜广西搞的一塌糊涂。

2015年国家赋予广西“三个定位”新使命(即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可如今三个定位广西落实的怎么样了?

9358d109b3de9c82e4e1faa97d5cab0018d84372.jpeg

就第一个和第三个使命,只能说广西做出了点成绩,但跟云南相比就相形见绌了。云南早在2020年就完成了“八出省五出境”骨架网络基本成型,而广西至今面向东盟的航空、铁路大通道还在亡羊补牢之中。

至于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那就更无从谈起了。过去5年广西经济总量在全国不断后移,经济增速也处在全国中下游水平,如何打造新的战略支点?

2018年,国家要求广西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

fd039245d688d43ff994a55558c3f9110ff43bba.jpeg

那么,国家重新赋予广西新的使命是不是意味着对广西的重视度在下降呢,我认为并不是,定位要靠自己去争取,广西沿海、沿江、沿边的独特的区位,仍然具备很大的发展潜力。


by 城市情报社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