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闻所未闻 于 2022-5-23 23:55 编辑
一组清末时期的广西桂林老照片,拍摄时间在1909年前后。真实反映了100多年前“山水甲天下”之桂林的真实风貌。
桂江风景
从梧州前往桂林的路上,沿岸多有石林如笋,江水清澈,景致秀丽,船行其间,犹如在画中一般。
平乐古镇
平乐位于位于桂林市东南部,荔江、漓江、茶江在古镇西面交汇。桂江自西北向西南纵贯平乐全境。
桂林北门
正前方带有围墙的建筑群是当时的模范监狱学堂, 为清宣统元年(1909年)广西巡抚张鸣岐所创设,目的是为模范监狱培养看管官吏。图片的左上方是栖流所,也就是收容遣送所。
桂林风景
宝积山西南面的清末古城墙,独秀峰、象鼻山、穿山依稀可见。这张照片很能代表当时的桂林风貌。
桂林府中学堂
始建于1905年, 1912年更名为“广西桂林中学校”, 是今天“桂林中学”的前身。
广西咨议局的新会堂
会堂后面突兀的山峰为金紫山(独秀峰),王城废墟依然可见。宣统元年九月一日(1909年10月14日),广西省咨议局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在桂林举行,会期一共40天。
瑶族百姓
桂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境内有
壮、瑶、回、苗、侗等三十六个少数民族,多民族在这一块甲秀之地和睦相处。
喝茶的洋教士
1865年,两名美国传教士来到桂林,因不受当地人待见,落荒而逃。梧州被迫开埠后,一名美国人再次来到桂林,凭借条约保护租借民房,开始传教。图中这些男女传教士都穿着中国服饰,目的是为了获得当地百姓的好感,拉近与中国人的距离,
信徒合影
这些人被拍摄者称为第一批皈依者,有男人、女人、老人和孩子。这不是当地的全部,是传教士专门挑选出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
讲经堂
一名牧师正在捧着《圣经》朗读,听众们似乎有些心不在焉。很明显,这不是在教堂里,而是借用了一家店铺的大堂。可能店主本就是一面皈依者。
桂江停船
一只带有风帆的木船静静地停泊在岸边。风帆的桅杆是一只“人”字形的支架,这座结构并不常见。
by 风吹草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