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广西象州:你们都别争了,秦朝桂林郡郡治所在地,开始是在我这里

[复制链接]
闻所未闻 发表于 2022-2-21 00: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闻所未闻 于 2022-2-21 00:41 编辑
上联:讲东讲西讲古仔

下联:写南写北写传奇

横批:阿威执笔

下载.jpeg

前言

两千多年前秦始皇征伐岭南的时候,靠的是西江水道的畅通便捷,最终实现了他的宏伟霸业!修建疏浚灵渠,是他实现统一岭南的关键。毕竟,山难征服,但相比较而言,治水好治多了!

众所周知,秦始皇是第一次征伐岭南失败后才想到修灵渠的!也就是说第一次“秦瓯战争”的时候,秦军兵分几路是直接从陆路上进攻的。那么,秦军是怎么知道陆路有道可以进入岭南的呢?

下载 (1).jpeg

1

自古以来,两广之地称岭南,岭之南即五岭之南。五岭是指五条岭,由西向东分别为: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

如今的桂林,刚好在越城岭的尽头,是妥妥的的五岭区域。越城岭要塞,在今桂林兴安县境内,又名临源岭、始安峤、全义岭。广义的越城岭在广西境内跨资源、全州、兴安、龙胜、灵川、临桂六县;在湖南境内跨城步、新宁、邵阳、东安,东北余脉四明山更直达衡阳市西端。

【有没有发现,这些地名里好几个都有一个“安”字,桂林在秦朝时候就叫“始安”,属零陵郡】

这个五岭在千万年来,相对地隔绝着岭南和中原的联系。但这并非铁板一块!山岭中虽然沟壑纵横,但还是有小道相通的!因为,山是死的,人却是活的,人们通过探索,硬生生从五岭中趟出了一条连通岭南和中原(楚地)的山道!

下载 (2).jpeg

趟出这条古道的这些人是什么人?这条古道叫什么?

他们就是世居岭南的瓯骆人(西瓯和骆越)。其实,早在商周时期,岭南就与中原(楚地)有着密切的联系,瓯骆人的活动范围到达如今湖南和江西的大部分地区!从这些地方出土的青铜器就能看到有关瓯骆人和楚地人交流的痕迹。

而这条古道叫瓯骆古道!瓯骆人就是利用这条古道往来岭南和中原(楚地)进行商贸文化交流活动的。这条古道从越城岭尽头的桂林经相思埭(古桂柳运河)-洛清江-柳江-红水河-清水河-跨大明山-武鸣河-左右江、邕江,止于邕州(如今的南宁)。

这些都是古西瓯和骆越人的地盘啊!另外注意的是,邕江的下游恰恰是郁江,那里有座城市如今叫贵港!在那个时期,贵港也是西瓯人的主要活动区域啊!【郭璞注《山海经》说:“瓯在闽海中,郁林郡为西瓯。”】

下载 (3).jpeg

2

第一次“秦瓯战争”中,以屠睢领军,赵佗为副将的五路大军征伐岭南。

屠睢将四支军队屯驻在湖南和江西,自己亲率十余万秦卒过南岭,攻击番禺(今广州)。不料苦战三年,虽然斩杀西瓯部落首领译吁宋,但越人新首领桀骏率部众没入山林,拒绝投降并伺机袭杀秦军。秦军粮草不济,最终营地被瓯骆人偷袭成功,屠睢在乱军中阵亡,赵佗只有引残兵退出到南岭以北。

在第二次“秦瓯战争”准备过程中,秦始皇心腹大将任嚣前往为主将,接手征伐岭南的重任。赵佗依旧为副将。他把目光投向这条瓯骆古道!通过派先遣部队的斥候(古代的侦察兵,起源于商朝)的一番深入查探,居然发现了这条古道的最大秘密,那就是漓江水(大榕江)和湘江水(海洋河)源头竟然相隔不远!

下载 (4).jpeg

这是一个重大发现!要知道,秦军的漕运技术是相当发达的,蒙恬北伐河套地,都是利用漕运运输粮草供应后勤的。而第一次“秦瓯战争”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后勤补给跟不上。而且从陆地进攻太难了,岭南山高林密,山道又窄小崎岖不利行军,如果能走水路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于是,灵渠的开凿提上了日程!由第三号人物护军都尉史禄亲自负责督军修渠。

从公元前219年至公元前214 年,耗费五年时间后,灵渠大功告成!于是,三十万秦军真如水银泻地,般涌进岭南。他们乘船(宽不过五米)跨灵渠,顺漓江而下,入桂江,出西江,兵分两路,一路继续顺西江流而下杀向番禺;一路逆浔江而上奔向桂平。

这一招等于是抄了西瓯和骆越的后路,打了西瓯和骆越人一个措手不及。这个军事行动还直接切断了广东和广西西瓯和骆越人的联系。也就是在这一年(公元前214年),让秦始皇统一了岭南!

下载 (5).jpeg

3

别忘记,还有一条瓯骆古道!

有一路秦军从桂林沿着瓯骆古道一路西南行,最终配合水路上逆流而上的秦军在桂平和南宁形成合围,把这片区域完全掌握在大秦帝国的版图中!

看地图看官发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没有?

在桂林-南宁-梧州这个区域所形成的三角形中,中心点在哪里?没错,就是象州!

从古到今,有关桂林郡的郡治所在地都基本在桂平,贵港,和象州之间展开争论。阿威由于这段时间都在关注这个桂林郡,查找了一些历史资料。赫然发现了这条瓯骆古道。对比地图之下,忽然发现了这个秘密!有关桂林郡郡治的秘密!

下载 (6).jpeg

4

秦始皇统一岭南,设立岭南三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除了南海郡郡治确定在番禺(如今的广州)之外,有关另外两个郡的郡治,在史学界都有不同意见。

今天,阿威就来说说这个桂林郡郡治!

关于桂林郡郡治所在地,阿威一直坚信是在桂平。但是在看到了这条瓯骆古道之后,加上查找到的资料,忽然发现,这个桂林郡郡治是有延续的!也就它经过先后搬迁,怎么回事?

秦始皇虽然号称统一了岭南,但是在当时,并没有完全占据岭南全部地方。只是在西江水系的两岸纵深几十里的地方掌控了而已,以外的地方还是属于西瓯和骆越人的地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直到东汉时候,还有有十万余乌浒归降汉的记载!【《后汉书·南蛮传》:“灵帝建宁三年(170年)郁林太守谷永以恩信招降乌浒人十余万内属,皆受冠带,开置七县。”】这些“乌浒人”就是西瓯人。

下载 (7).jpeg

出于安全需要,桂林郡的郡治当然要设置在有安全保障的地方,于是设置在了如今的象州军田村。因为象州作为桂林郡郡治,背靠零陵郡(那时候桂林属于零陵郡),周围又被秦军扫荡过了,基本没西瓯和骆越人部落成建制侵袭的忧虑。

但是随着战局的平稳和统一后,发现象州交通有些闭塞(比较当时来说),各项政令传送不够畅通。走水路的话,从桂平逆黔江而上,经过大藤峡,简直太艰难了;而走陆路,从哪个方向去象州都是要走山路,有困难。于是桂林郡郡治在象州短暂停留,就搬迁到了下游的桂平蒙圩古城屯。

因为桂平本来就是秦军的一个大型的中转站,安全性毋容置疑,水路交通四通八达,可以上郁江达象郡崇左,可以下浔江到南海郡番禺。更重要的是,桂平在南海郡和象郡在中点位置,对于秦朝的政令颁布传达来说相当的便捷快速。

下载 (8).jpeg

5

而且,在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趁南越国内乱时候一举兼并岭南后,重新设置岭南郡的地盘,把岭南三郡改为岭南七郡,其中象州在当时就叫桂林县!你说,这是巧合吗?

七郡:南海,鬱林(郁林),苍梧,交趾,合浦,日南,九真;

其中鬱林(郁林)郡下辖十二县:

布山,安广,阿林,广鬱,潭中,临尘,定周,增食,中留,桂林,领方,雍鸡。

桂林县排名第十,这也佐证了桂林郡郡治桂林县曾经在象州的说法,因为在秦朝时候,郡名作首邑是很正常的事情。这是历史还给象州的荣耀!虽然短暂,但不能抹掉!

这要多谢这条瓯骆古道的发现,不然象州军田村发现的桂林郡石碑迷雾依旧笼罩。

那么广西第一古县的位置,是不是要把贵港和桂平踢下去,让象州坐上了?

下载 (9).jpeg

6

一句话总结一下:

秦始皇统一岭南之后,出于安全需要,把桂林郡郡治设立在象州军田村,由于交通原因,很快就又搬迁到桂平!

至于说贵港的布山县,那就是南越国建立以后的事情了!甚至于时间还要退后。






来源:网易新闻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